我目前还是一个大学生,现在打开我的作品集,看着里面能看清铠甲纹路的游戏角色、带细节纹理的武器模型,连我自己都得感慨一句——谁能想到,一年前的我,连个简单的游戏小兵模型都建得歪歪扭扭,要么胳膊长过腿,要么武器握柄歪到离谱,甚至对着3D软件界面发呆,不知道“挤出”命令怎么用才能做出立体的盔甲片。
其实最开始想学游戏建模,纯粹是因为玩游戏时的“突发奇想”。每次操控游戏角色打怪,我都会盯着他们的装备看——“这个铠甲的纹路是怎么设计的?”“这把剑的光影效果怎么这么真实?”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心里慢慢萌生了“我能不能也做一个游戏角色”的念头。缘分来得挺巧——我在B站刷游戏建模教程时,弹出了中教互联的游戏建模的课程介绍,就点进去预约了一节免费的公开课。
现在想起来,那节免费的公开课简直是我的“启蒙钥匙”。中教互联的老师没一上来就讲复杂的角色设计,而是从最基础的软件操作教起,比如怎么用“选择工具”精准选面、怎么用“循环切割”加线调整模型结构,甚至连“怎么保存文件才不会丢失进度”都讲得明明白白。我跟着老师的步骤,第一次建出一个还算方正的“游戏宝箱”模型时,激动得差点拍桌子——原来我喜欢的游戏里的东西,真的能靠自己做出来!课程结束后我还特意去搜了中教互联的口碑,看到大家都说师资靠谱,说讲课的老师大多有多年的游戏公司从业经验,能教到实际项目里能用的技巧,而且中教互联还获得过各大知名平台颁发的牌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央广网颁发的年度公信力教育品牌,而且还是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优秀基地。我心里那点顾虑也没了——行,就它了!当时就觉得,要是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说不定会后悔。
展开剩余79%不过真正开始学,才知道“看着简单”和“亲手做”完全是两码事。最开始的困难,现在想起来都头疼。第一阶段学基础建模时,我连“模型拓扑”都搞不明白——明明想建一个游戏角色的头部,结果因为线布得太乱,拉出来的脸型要么像“歪瓜裂枣”,要么眼睛一大一小。还有次建游戏里的“短剑”模型,剑刃和剑柄的衔接处总对不上,我对着软件磨了三个多小时,最后剑刃还是歪的,差点把鼠标扔了。那段时间特别焦躁,每天做完作业都觉得“身心俱疲”,甚至偷偷想过“我是不是没天赋,根本不适合学游戏建模?”但好在我没真的放弃。我把中教互联老师的示范视频下载下来,0.5倍速慢放着看,把“哪里该加线”“哪里该用倒角命令做圆角”这些关键步骤记在笔记本上,甚至吃饭时都翻着看。中教互联的老师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知识点拆成“游戏关卡”一样的步骤,还会在课堂上连麦改作业,指着我的模型说“这里的线太密了,游戏里会增加加载负担”“这里的比例不对,角色会显得不协调”。
记得那时候作业量特别大,每次打开3D Max都觉得“头大”,有次建一个“中世纪骑士”的盔甲模型,光肩甲的弧度就改了五六遍——要么太尖像“刺”,要么太圆像“馒头”,我甚至有过“想把电脑关掉逃学”的冲动。但就是这么“熬”着,突然有一天,我建的骑士模型终于“立住了”!线条流畅了,比例也协调了,连肩甲的纹路都能清晰呈现,那种成就感,比打赢一场难打的游戏还开心。
克服了基础建模,新的难题又找上门来——UV拆分和材质贴图。刚开始学UV拆分时,我简直是“灾难现场”:要么把角色的脸拆得“四分五裂”,要么UV拉伸得不成样子,贴材质时脸直接变成“抽象画”。那段时间特别迷茫,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找对方法,甚至对着拆分好的UV发呆,不知道从哪调整。
后来学材质贴图时,才知道什么叫“磨性子”。比如给骑士的盔甲贴金属材质,要考虑“盔甲的磨损痕迹怎么才真实”“光影照射下的反光强度怎么调”,甚至还要给盔甲加“锈迹”细节。我经常调着调着就坐立不安,想赶紧结束,结果越急越错——把金属质感调成了“塑料感”,还被老师在评讲时点名。后来我逼着自己慢下来,每天只专注一个细节,比如今天只调盔甲的“反光参数”,明天只弄“磨损纹理”,还把游戏里的优秀角色截图存下来,对比自己的差距——“人家的盔甲反光是怎么做到有层次的?”“这个锈迹的颜色搭配是什么样的?”慢慢的,我也摸出了门道。更重要的是,我坚持每次都交作业,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按时提交,然后认真听讲评——老师指出的问题,我当天就改,改完再对比之前的模型,就能明显看到进步。
慢慢的,我也学会了接受自己作品的不完美。毕竟我没有建模基础,能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只要每次做完都有新收获,都是好事。这种“小进步”攒多了,反而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原来我也能一点点靠近“做游戏建模师”的目标。
现在的我,已经能接一些小型游戏工作室的单子了,帮着建简单的游戏道具、做基础角色模型,虽然不算特别复杂,但每次收到客户的“满意”回复,都特别有成就感。不过做接单工作也让我学到了不少“职场知识”:首先得讲信誉,答应好的交付时间绝对不能拖——游戏项目进度紧,耽误了人家的时间会影响口碑;其次要了解市场价,像我这种新手,刚开始别想着赚多少钱,重点是积累经验和客源,比如多和客户沟通需求,按他们的要求调整模型,慢慢攒下“靠谱”的名声;等稳定了,再慢慢打磨自己的风格,比如我现在开始尝试偏“国风武侠”的角色建模,希望能让客户一眼记住我的作品。
说起来,能坚持到现在,除了自己的倔劲,还得感谢中教互联的老师们和班主任。班主任真的像“游戏里的NPC助手”一样,不管我有什么需求,哪怕不是改作业,只是想问问老师“这个材质参数怎么调”,他们都会帮我转达,回复得特别快。而且他们还会发各种有意思的表情包,有时候我调模型调得烦躁,看一眼班主任发的“加油,下一个关卡等着你”的表情包,都能被逗笑,瞬间又有了劲。
最后想给中教互联的学弟学妹们提建议,我最想说的就是:“跟着老师走。”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做,哪怕做得慢,也别敷衍,更别不修改——作业评讲真的很重要,没空看直播就看录播,只有不断改错,才能进步,建模才不会“越建越歪”(别笑,刚开始我建的游戏小兵,腿都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同时,也别完全跟着老师的风格走,要结合自己的目标,慢慢找到自己的特色。
现在回头看,从小白到现在能独立接稿的建模师,这条路走得不算轻松,但每次打开自己建好的模型,都会庆幸当初没放弃。其实建模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喜欢”加“坚持”——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每克服一个难题,就是过了一个关卡,只要你愿意熬,愿意一点点打磨自己,总有一天,你也会走到“通关”的那一步。
所以,如果你也在建模路上遇到了困难,别着急,也别退缩。给自己一点时间,那个坚持下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
发布于:广东省启牛配资-配资杠杆平台-网上配资开户-股票配资15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