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8 月,随着东海禁渔期结束,肥美的梭子蟹便会大量上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梭子蟹在我国以及日本、朝鲜海域都有。栖息在近海浅海,栖息在水深10-50米的海区,在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
梭子蟹的口感吃起来是那种鲜甜细腻的,入口即化。而且梭子蟹做法多样,无论是清蒸还是辣炒,又或者避风塘,都是非常美味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梭子蟹往往都被称为“开海第一鲜”。
然而今年,梭子蟹的市场表现却大不如前,一上市就遭遇了销售 “寒冬”,即便价格亲民,购买者却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让众多海鲜商贩和养殖户大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梭子蟹的 “失宠” 呢?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向我们透露了背后的秘密。
展开剩余75%一、季节因素影响梭子蟹的口感与季节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中秋之后才是食用梭子蟹的黄金时期。随着海水温度逐渐降低,梭子蟹为了储备过冬的能量以及繁衍后代,体内会积聚大量的蟹黄和蟹膏,此时的梭子蟹肉质最为鲜嫩,味道最为鲜美。
而当前 8 月刚上市的梭子蟹,还未经历海水温度的降低过程,蟹肉相对偏瘦,蟹黄蟹膏也不够丰满,口感自然大打折扣。对于一些懂行且追求极致口感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宁愿耐心等待,也不愿在此时购买口感欠佳的梭子蟹。这部分消费者的观望态度,使得梭子蟹在上市初期的销量难以提升。
二、肥美的梭子蟹很难买到虽说现在的梭子蟹没有中秋之后那么肥美,但是也有少数的梭子蟹相对品质好一些。然而渔民将梭子蟹捕捞之后,不会直接销售,反而会经过层层筛选,他们对于挑选梭子蟹也很有经验。
一些看起来品质较好的梭子蟹往往会直接送往餐厅酒店,而剩下的梭子蟹则是品质不太好的,人们在购买的时候会发现这些梭子蟹普遍偏瘦,也不怎么肥美,也就不想买了。
三、长途运输后品质变差深处海边的人会第一时间买到比较新鲜的梭子蟹,而相对较远的区域只能通过长途运输。梭子蟹自然生长在盐度、温度相对稳定的海洋环境中(盐度约 25-30‰,水温随季节波动但变化平缓),而长途运输中,人工调控的暂养环境很难完全复刻其自然栖息地的条件。
加上这个季节的梭子蟹本身就瘦,长途运输中的盐度失衡,溶氧量不足,温度失控等原因,就会造成梭子蟹肉质变差,而且肉少水多,还会特别的咸。
四、现在的梭子蟹并非优质产区眼下市面上的梭子蟹,大多来自东海舟山群岛周边海域。不过国内优质产区当属丹东、大连、烟台、青岛等北方沿海。尤其丹东,黄海水域水温偏低,加上鸭绿江入海口带来的丰富饵料,让这里的梭子蟹肉质更紧实,膏黄更绵密。当地渔民遵循时令采捕,梭子蟹自带海水的清甜味,成了老饕们心中的 “蟹中翘楚”。
五、经济下滑,消费更谨慎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收入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在消费时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梭子蟹作为一种非必需的消费品,自然会受到消费降级的影响。
即使梭子蟹价格有所下降,但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仍然觉得性价比不高。一斤梭子蟹的价格,往往可以购买到两斤猪肉,而且梭子蟹壳多肉少,对于不会挑选的人来说,很容易买到空壳蟹,进一步降低了其性价比。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而非梭子蟹这类相对奢侈的食品。
发布于:陕西省启牛配资-配资杠杆平台-网上配资开户-股票配资15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