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辽宁葫芦岛一海滩游玩被强收“搭帐篷费”,索要收据被告知没有,当地回应,文旅局已介入
“我自己搭帐篷你还要收费?你还可有理了?”辽宁葫芦岛邴家湾海滩上,女子的质问声在风浪里显得格外尖锐。一个男人晃着收款二维码,脸红脖子粗地吼回去:“收帐篷费正常!一万人就你一个要发票,是人家有毛病还是你有毛病?”50元扫码转账瞬间完成,阳光下的沙滩仿佛被贴上了无形的“价签”,掏钱还受气,这片海,啥时候成了扫码就能圈走的“自留地”?
8月7日,本该是放松心情拥抱大海的日子。一位辽宁网友驾车兴冲冲来到葫芦岛邴家湾海滩,刚费劲支起遮阳帐篷,没等感受海风的清凉,一位陌生男子便像从沙子里“长”出来似的,径直走到她面前,亮出了那个刺眼的收款二维码——“帐篷费,交一下”。
展开剩余85%这场景,荒诞得像一出编排拙劣的街头戏码,自家的帐篷,公共的海滩,收费的名头从何而来?女子强压着被冒犯的火气,试图讲道理索要凭证:“你没有收据,也没有发票?”对方的回答干脆得像块砸下来的石头:“没有,啥也开不了!”理直气壮得仿佛他脚下踩的不是国家海岸线,而是他祖传的炕头。
更令人瞠目的是,钱刚扫过去,对方竟又勒令她挪帐篷!前脚刚收钱,后脚就翻脸,这反复无常的嘴脸,把游客当成了可以随意揉捏的“面团”吗?海滩管理者摇身一变成了“沙滩霸王”,这场景让所有向往自由沙滩的人心头发凉。据网友爆料称,争执中对方甚至扬言沙滩系其承包,其气势汹汹的模样,差点上演全武行,让本该惬意的假日蒙上了暴力的阴影。
事件曝光后,公众的怒火被瞬间点燃,大家迫切想知道:这个拿二维码收费的“沙滩领主”究竟何方神圣?他凭啥理直气壮地“圈海收费”?记者火速连线当地管理部门,得到的却是一连串令人晕头转向的“踢皮球”。兴城市四家屯街道办首先撇清:“邴家湾海滩归兴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文旅集团)运营,具体承包买卖不归我们管!”言下之意,收费乱象?找别人去!锅甩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皮球滚到兴城文旅集团脚下,他们的回应更让人如坠五里雾中:“海滩正常进不收费,但游客搭帐篷是否收费……由承包海滩的个人管理,公共海滩不归我们管!”这逻辑简直能绕晕所有人——海滩是公共的,收费权却能“承包”给私人?那所谓的“公共”二字,岂不成了沙滩上一戳就破的泡沫?
更讽刺的是,当记者追问具体哪段收费哪段免费、该联系哪个承包者时,文旅集团和其指引的海滨景区办公室默契地玩起了“集体消失术”,电话那头只剩下忙音。公仆的担当,难道也随着潮水退去了?
收费男子那句“一万人就你一个要发票,是人家有毛病还是你有毛病?”的粗暴反问,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刺穿了这起事件最核心的脓包——收费的正当性与透明度。游客索要发票,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也是监督公共资源不被滥用的正当武器。在男子口中,守法维权竟成了“有毛病”?这背后的傲慢,简直视国家法度为无物!
据网友爆料,该男子收费后无法提供任何票据凭证,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游客权益的践踏,更让这笔“沙滩费”彻底沦为无法追踪的“幽灵资金”。收的钱进了谁的腰包?用在了何处?公众完全无从知晓。公共海滩资源,本质上属于全体国民,如今却疑似成了个别人坐地生财的“私产”,这岂不是把全民共享的阳光大海,圈成了自家后院的“收费鱼塘”?阳光下的沙滩,绝不该藏着如此见不得光的“黑洞”!
整个事件中最令人窒息的核心矛盾,在于这个被各方提及却始终面目模糊的“承包”迷局。文旅集团轻飘飘一句“搭帐篷收费由承包海滩的个人管理”,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可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公共海滩能承包给私人收费吗?谁批准的?依据何在?承包的边界在哪里?收费的标准谁核定?收益又如何监管?这一连串天问,相关方集体失语。
据网友爆料,收费男子曾强硬宣称“这片海滩是我承包的”,这种理直气壮的口吻,仿佛公海真成了他的“私产”。若真存在合法承包关系,为何文旅集团和街道办在回应时语焉不详、互相推诿?若承包本身于法无据,那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圈地收费”,与明抢何异?公共资源沦为某些人予取予求的“唐僧肉”,监管的篱笆究竟扎紧了没有?阳光下的大海,不该是法外之地!
万幸,在舆论的强光灯下,兴城市文旅广电局终于有了动作。据其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副局长已经带队,和市监、公安部门介入处置”。这迟来的响应,总算让焦虑的公众看到了一丝拨云见日的希望。然而,希望之余,疑虑并未消散。
文旅局工作人员一面表示“副局长带队介入”,一面又将“搭帐篷是否收费”的具体问题再次推回给文旅集团,这种表态与推诿并存的矛盾感,让公众刚刚燃起的信心又打了个折扣。副局长带队的联合调查组,能否真正穿透迷雾,直击核心?
公众渴望看到的,绝非又一个“正在调查中”的万能回复,而是能解答所有关键疑问的清晰结论:收费者身份?收费依据?承包合法性?费用去向?违规者如何追责?管理漏洞如何填补?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拿出经得起阳光暴晒的调查结果和整改措施,才能让公众相信:阳光终将驱散这片沙滩上的阴霾!
邴家湾海滩的50元“帐篷费”,如同一根尖刺,扎破了公共海滩管理脆弱的外衣,暴露了监管缺位下公共资源被随意“圈占”牟利的荒诞现实。副局长带队调查只是开始,我们需要彻彻底底的真相:谁给了收费者底气?公共沙滩如何成了私人“摇钱树”?收费乱象背后是否存在更深的利益链?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从根子上扎紧制度的篱笆,让每一片阳光海滩都能名正言顺地属于人民,让百姓踏浪逐沙时,不再担心突然伸出的收款二维码?当大海的涛声依旧,我们是否真能守护住那片本应自由呼吸的沙滩?
发布于:辽宁省启牛配资-配资杠杆平台-网上配资开户-股票配资15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