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作为中国的近邻,越南在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中国版图,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逐渐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虽然此后越南也曾短暂地重新归属中国,但绝大多数时间都保持着独立国家的身份。与中国相似,近代越南同样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特别是在中法战争后,越南彻底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殖民统治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胡志明同志的英明领导下,越南共产党成功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北越\")。然而好景不长,越南南方很快又遭到法国殖民者的卷土重来,法国扶持建立了亲西方的\"越南国\"政权。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新生的北越政权可谓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令人费解的是,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胡志明却毅然决定废除在越南沿用千年的汉字,这一决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展开剩余69%越南的文字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字时期、字喃时期和拼音文字时期。早在秦汉时期,汉字就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进入越南。到14世纪,越南人开始仿照汉字的造字原理,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字喃\"文字系统。这种文字虽然采用了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但在实际使用中始终未能撼动汉字的正统地位,形成了汉字与字喃长期并存的局面。可以说,作为越南文化圈的重要载体,汉字在越南这片土地上已经深深扎根了两千余年。然而胡志明在建国伊始,就果断地切断了这一延续千年的文化纽带。
虽然越南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深受中华文明的熏陶,但由于地理距离遥远,越南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往往流于表面。这种若即若离的文化认同,使得正统的中华思想始终难以在越南民众心中真正扎根。特别是在明清易代之际,越南与周边小国一样,滋生出强烈的\"小中华\"意识,甚至自诩为中华文明的正统继承者。然而鸦片战争的爆发彻底击碎了这种幻想,当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时,越南本就脆弱的中华文化认同也随之土崩瓦解。
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殖民者为了彻底同化越南,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其中语言和文字改革首当其冲,法国人不仅严厉禁止汉语和汉字的使用,还大力推广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字\"。这套拼音文字被法国殖民者美其名曰\"法兰西的礼物\",标榜为\"文明开化\"的象征。在此过程中,越南的民族主义者也认为繁复的汉字和字喃存在诸多不便,主张彻底\"去中国化\"以拥抱西方文明。这种思潮恰好与法国殖民者的意图不谋而合,经过近百年的潜移默化,国语字逐渐被越南民众所接受。
胡志明在建立新政权后,深刻认识到文化独立对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为了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维护越南的民族特性,他决心斩断与中国文化的最后联系。毕竟面对这个强大的北方邻邦,越南都难免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更何况越南历史上曾长期隶属于中国,要想确保国家的独立自主,就必须在文化上与中国划清界限。值得注意的是,胡志明本人不仅精通汉语,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关系,甚至还在中国成家立业。但作为越南爱国者,他的一切决策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废除汉字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
发布于:天津市启牛配资-配资杠杆平台-网上配资开户-股票配资15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